近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出通知,公布了第二届世界红茶产品质量推选结果。一时间,榜上有名的各大茶产区纷纷晒出“战绩”,以“喜讯体”新闻刷屏网络。人们不禁好奇,这场红茶对决,何以“火”爆出圈?
填补“空白”
作为活动组织者,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申卫伟一语中的:“红茶是世界主要消费茶类之一,约占世界茶叶贸易量的80%,但在全世界红茶主产销国家和地区却鲜有以红茶为主的国际化茶叶产品质量推选。世界红茶产品质量推选,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申卫伟介绍,这场由我国发起、世界各红茶主产国家和地区广泛积极参与的推选活动已分别在中国福建省福安市、印度加尔各答、斯里兰卡科伦坡等地举行,吸引了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尼泊尔、印度尼西亚等世界各红茶主产茶国和地区的1031家企业选送的1334个红茶样品参选。
“相较首届,此次活动不仅在茶样数量上有不小增幅,且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覆盖面更为广泛。从全国范围来讲,国内所有茶叶主产省均有参选,同时兼顾到了传统红茶和创新红茶两个品类,既有传统的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等,也有一些新派红茶脱颖而出。”申卫伟说,而放眼海外,除主流的世界红茶产区纷纷参赛外,也有不少小产区,如非洲的马拉维、乌干达、布隆迪等国参与,有些国家甚至专门推荐选派了驻华使领馆的相关专家,前往国内的评比现场,全程参与推选。
自3月启动策划,4-8月征选茶样,9-11月组织评审,已为此忙碌奔波数月的申卫伟和同事们,终于实现了当初的承诺——“为您甄选一杯最好的世界红茶”。“如今,经全球60余位红茶领域加工审评检验专家依据现行标准,从茶叶感官、理化、安全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推选出了106个世界红茶大金奖、244个金奖和352个银奖。”
互通“标准”
在激烈的质量比拼中,国内外的评价体系引来不少关注。申卫伟坦言,当前并没有一个世界通行的红茶审评标准。为此,他们将茶样分作两份,分别请国内外专家同步审评。
“各国的审评体系确有不同,如扦样数量、器具容量、冲泡时间、出汤次数、色香味形的评审维度等。”申卫伟说,“但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是,审评结果拥有90%以上的相似度。由此可见,即使以不同方法来审评,好茶永远是好茶!”
这次世界红茶对决,于红茶主产国的专家而言,同样是一个难得的、分享经验的交流机会。
“专家们分处各自圈层,对不同地域的其他茶品鲜少有机会了解。这次推选,不仅能加深他们对各国生产技术、审评差异的认识,也为未来实现国际化审评标准打下了良好基础。”申卫伟说,与此同时,产区之间的联动效应,又将牵起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的“跨国”情缘,使得茶叶消费者能够了解红茶的缤纷世界,也能进一步认识中国红茶,对于我国红茶参与国际竞争,向海外推介产品和文化,也将带来不可小觑的影响力。
“将目光转向国内,产地之间、企业之间、专家之间的互动何尝不是如此?”申卫伟说,如国内聚焦审评的两类专家——院校专家和企业专家,前者偏重专业理论研究,对红茶的审评力求稳准细;后者则更侧重专业实践应用,每天要在工作中审评筛选大量不同风格档次的茶叶样品,这就要求其筛样速度更快、准确性更高,他们同样能在这次质量推选中彼此借鉴、相互学习。
“这里再做一则小预告,明年2月份,我们将在历史名茶——坦洋工夫红茶的故乡福安举办首届中国红茶大会,就是要将这次推选的经验进行系统地梳理、‘复盘’,让更多产区、茶人由此受益。”
推选“好茶”
“近年来,我国茶行业流传着一句话:全国产区一片红。这句话既凸显了红茶在国内的盛行,也体现了红茶在产业链中的重要性。”申卫伟说,为了充分利用夏秋茶原料资源、丰富拓宽茶叶产品品类、增加茶农收入等,各产区根据地方实际和市场需要,不断改良、创新加工技艺,在传统红茶的基础上,又打造了不少新派红茶。
相较于传统红茶的红浓醇,新派红茶则更加重视花香,主打鲜香甜醇的口感。例如河南信阳生产的信阳红、贵州遵义生产的遵义红等,逐渐培育出了大批忠实粉丝。“像这样的新派红茶,是消费者喜欢的、爱喝的、符合时代发展的产品,在本次推选中也不断刷新了专家们的认识,大家也对这些‘新成员’表示欢迎。”
值得一提的是,仔细浏览这些茶样评分,记者关注到,所有茶品的分数都不超过95分。
“这是我们有意为之。”申卫伟笑着道出缘由,“按常规的审评要求,90分以上是好茶,95分以上是极品好茶,可遇不可求。我们这次评选恰恰将分数严格控制在90分-95分之间,实际上是心怀一个初衷——为社会大众推选品质过硬又能喝得起的好茶。这次世界红茶的对决,不仅要‘墙内开花’,促进红茶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更要‘墙外香’,让更多消费者感受到我们的诚意,一份好茶清单值得信赖。”
本文章来源自《人民政协报》(2022年12月09日 第 11 版)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